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2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 1.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 . 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 . 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 C . 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 . 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 2. (2022高三上·辽宁月考) 孝文帝对北魏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若当下再“因循”旧制,便无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孝文帝决定“稽参古式,宪章旧典”,以移风易俗、实现文德之治。孝文帝做出的这一决定(    )
    A . 强化了鲜卑民族文化的地位 B . 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C . 促进了北方地区统一的进程 D . 全盘否定鲜卑旧制
  • 3.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有学者评论说:“科举制的推行,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推行(    ) 
    A . 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B . 保证了长治久安 C . 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 . 扩大了统治基础
  • 4.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等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官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等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 . 君主专制日益削弱
  • 5. 商鞅变法时期,官吏和“大夫”以上爵位的人,一般不编入什伍,即使编入什伍,也不因四邻犯罪而负连坐之责。这从侧面证明什伍连坐(   )
    A . 从事实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 . 与奖励耕战的政策有所相悖 C . 是以民众为防范对象的制度 D . 是对旧贵族加强制约的制度
  • 6. 如表为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演变情况(部分)。这一制度的演变(   )

    建国初期

    按资历进行晋升

    19世纪30年代

    以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

    19世纪末

    以功绩制为核心进行改革

    1993—2000年

    由服从性管理转变为激励性管理

    A . 反映出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 B . 保证了政府的清廉 C . 提高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D . 削弱了总统的权力
  • 7. 元代,行省长官也被称为丞相,以平章政事为其副官,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丞相及平章政事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有路、州、县,其长官被称为“达鲁花赤”,亦由蒙古人充任。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   )
    A . 旨在维护蒙古贵族在全国统治 B . 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点 C . 基本否定了前代地方行政制度 D . 埋下了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
  • 8.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明朝初期,律、例、令三者并行,律为“常经”,例为一时权宜,令是太祖随时发布的诏令。诏令往往因事立法,其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有时甚至法外施刑。这反映出当时 
    A . 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B . 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 . 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D . 司法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 9. 《唐律疏议》规定:诬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及奴婢、部曲诬告主之期亲、外祖父母者,虽引虚(诬告人主动认罪)各不减。这表明唐朝(   )
    A .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法律制定 B . 家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C . 通过维护宗法制度强化皇权 D . 以严刑峻法为指导思想
  • 10.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反映,古代罗马(    )                
     

     时间 

     
     

     成就 

     
     

     533年 

     
     

     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纂》(50卷) 

     
     

     533年 

     
     

     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565年 

     
     

     法学家将534年以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 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 

     
    A . 立法过程主观性强 B . 法律体系日渐完善 C . 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D . 立法程序日渐复杂
  • 11. 史学家张岂之说:“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西学昌盛。”这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
    A . 动摇了传统价值观的正统地位 B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近代化 D . 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12. 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
    A . 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 新教主张废除禁欲主义任意享乐 C . 新教反对教皇权威 D . 新教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 13. (2022高二上·罗定期中) 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到“训政”是“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这说明孙中山“训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
    A . 国家统一 B . 和平建国 C . 民族独立 D . 主权在民
  • 14. (2022高三上·鞍山月考)   1819年,德意志商人和制造商联合会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材料体现了德意志(    )
    A . 凯恩斯主义较为盛行 B . 民族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 C . 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 . 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 15.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 古典时代,雅典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均参与了法令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雅典人刊发了大量的法令,重要的法令被勘刻于石上,并置立于诸如卫城、广场等公共场所。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 . 民主法制健全 B . 社会和谐稳定 C . 重视依法治国 D . 公民自觉守法
  • 16. 1982年宪法与前面几次修订的宪法相比,不仅确认了“民主”和“法治”两项基本的宪法原则,而且明确规定了整个国家权力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运转。在保障人权方面,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至“国家机构”之前。这些变化(   )
    A .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 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成果 C . 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 . 顺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
  • 17. 如表所示为英国13世纪颁布的《大宪章》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大宪章》(   )

    第 12 条

    国王的直接封臣在何种情况下应纳协助金和盾牌钱……如无他们(封建主)同意,不得再额外征收

    第 34条

    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遭到损害

    第61条

    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该宪章执行,如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

    A . 挑战基督教会的权威 B . 强化封建王权的统治 C . 照顾广大民众的利益 D . 保障大封建主的特权
  • 18. (2022高三上·辽宁月考) 中古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    )
    A . 巩固了庄园与农奴制度 B .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 结束了西欧的分裂割据 D . 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与完善。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

    ④把民族区域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①③④
  • 20.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明朝(    ) 
    A . 以司礼监分割相权 B . 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 21. (2022高三上·安康月考)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对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历史任务的具体落实。这部法典(   )
    A . 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B . 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路 C .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 D . 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
  • 22. (2020·洛阳模拟) 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    )
    A .   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 . 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 . 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 . 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
  • 23.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稳步发展同苏联等国贸易的同时,采取了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这体现了新中国(   )
    A . 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对抗 B . 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延伸至经济领域 C . 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D .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贸易体制
  • 24. (2022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
    A . 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 . 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 . 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 . 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羁縻制度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重要政策。唐朝建立之初,继承汉朝、隋朝管理边疆地区的经验,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东西南北条件较为成熟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设置羁縻府州,有记载的最多时数量达800余个。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在羁縻府州之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在羁縻府州的周边积极开辟互市贸易、屯兵屯田,强化对边疆的统治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羁縻政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羁縻府州政策进行评价。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三:《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

    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

    县别

    党派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

    共产党员

    2456人

    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

    5640人

    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 (2) 结合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1949-1978年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1978-1982年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982-1992年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1992-1997年

    1982年宪法第二次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1997-2002年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提取表中不同时期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