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一教研站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特有的语言。下列化学符号,可表示钙离子的是( )
    A . Ca B . Ca2+ C . 2Ca D .
  • 2. 中华民族辉煌的创造发明史,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 火药及使用 B .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C . 用粮食酿酒 D . 瓷器的烧制
  • 3.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元素摄入过量或缺少都会引起甲状腺疾病的( )
    A . B . C . D .
  • 4. 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要张贴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 5. 中国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发明了照明弹,里面含有的可燃物之一是镁粉。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是2个,是稳定结构 C .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 6. “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燃烧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 . 分子种类 B . 原子种类 C . 原子大小 D . 元素种类
  • 7. 硅广泛用于芯片等电子元件中。工业上使用二氧化硅(SiO2)提取硅单质,其反应原理是SiO2+2CSi+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O中C显+4价 B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SiO2中硅、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28 D . 物质X由C、O两种原子构成
  • 8. (2016九上·临沂期中)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 . A   B . B   C . C   D . D
  • 9. 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 . 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 . 黄酮素中含有1个氧分子
  • 10. (2020九上·姜堰期末) 工业上常用煤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反应前后分子没有改变
二、(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 11. 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提示:MnSO4溶于水】
    A . Mn+2HCl=MnCl2+H2 B . Fe+MnSO4=FeSO4+Mn C . 2Al+3MnSO4=Al2(SO43+3Mn D . Mg+MnSO4=MgSO4+Mn
  • 12.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未测值为12 B . 丙可能是催化剂 C . 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 .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15
  • 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金属熔点低,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熔点低 B . 工业炼铁实质是利用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将铁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C . “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 .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但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
  • 14. (2022九上·姜堰月考) 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序号

    目的

    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CO2和O2

    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倒入集气瓶中,振荡,比较现象

    C

    保护铝制文物

    经常用钢丝球擦拭,使其光亮如新

    D

    验证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将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粉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3九上·兴化期末) 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体X中只含有Cu B . 试剂A是铁粉,试剂B一定是稀硫酸 C . 操作I为过滤 D . 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小于原工业废水中的硫酸亚铁
三、非选择题(共40分)
  • 16. 金属材料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 (1) 下列家庭用品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填字母序号)
      A . 木质菜板 B . 铜质水龙头 C . 塑料垃圾桶
    2. (2) 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铝箔表面变暗,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3)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比较两种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其原因是 。近代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Al2O3)的方法冶炼铝,Al2O3分解后得到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我国古代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NaCl、炭粉等

    5. (5) 某些食品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在食品袋内放一包“双吸剂”。

      如图是某食品包装袋中的“504双吸剂”,此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 ,此双吸剂中使用铁粉不使用铁块的原因是 ,NaCl的作用可能是 

    6. (6) 生活中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 。用完后通常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 17.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 (1) 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 (2) 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O2 , 收集完毕时,应先 
    3. (3) 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4) H2S是有毒气体,溶于水成氢硫酸。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H2SO4常温发生反应制硫酸亚铁和H2S。某同学用G装置来收集处理H2S。

      ①实验室制H2S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F、G装置组合来收集处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③猜想G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漏斗的作用是 

  • 18. 现有A﹣E五种常见物质。其中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A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8.C是最轻的气体,C在B中燃烧能生成无色液体E.请回答:
    1. (1) 固体A俗称,C的一种用途
    2. (2) C在B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A﹣E五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种。
    4. (4) 能同时生成B和E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19. 甲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

    1. (1) 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实验前应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原因是 
    2. (2) 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发生的现象是 ;仪器③中发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际生产中炼铁的原料主要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是从原料入口加入的,其中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作用为 
    4. (4) 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并提示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猜想假设】①黑色粉末是铁粉;②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③

    5. (5)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猜想①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③成立

    6. (6)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

      ①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②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小明在通CO之前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改用气球收集尾气

      b.个别现象,无关紧要,不予理睬

      c.发生爆鸣声的原因可能是装置B中空气未排尽

  • 20. 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回收实验室废弃的铜粉与铁粉混合物中的铜粉。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 (1)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 (2) 计算上述实验回收铜粉的质量。(忽略回收过程中铜粉的损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