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1题

更新时间:2023-07-13 浏览次数:4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原题
  • 1. (2023·全国甲卷)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A . 实录历史事实 B . 提升周王权威 C . 维护等级秩序 D . 强调文化差异
二、基础
  • 2. (2023·屯昌二模)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
    A . 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 . 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 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 . 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 3. (2022·芜湖模拟)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并认为不读《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还说读《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在孔子看来,熟读《诗经》可以(    )
    A . 加强道德自律 B . 丰富文化素养 C . 推动礼乐复兴 D . 增进人际和谐
  • 4. (2021·大连模拟)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道于老师孔子。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这一思想,理学家程颢曾经指出:“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恕”道(   )
    A . 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 B . 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束缚 C . 有利于和谐社会形成 D . 得到民众普遍自觉遵守
  • 5. (2021·临沂模拟) 孔子在评价出身贫贱但富有才干的弟子冉雍时说:“雍也可使南面(做一国之君)。”这反映了孔子(    )
    A . 举荐贤能不分亲疏远近 B . 坚持“有教无类”理念 C . 突破了传统的用人观念 D . 不遗余力恢复周礼
三、巩固
  • 6. (2021·成都模拟) 孔子曾经倡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门弟子子夏进而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命题;孟子也指出,东夷之人的舜和西夷之人的周文王,均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事功“得志行乎中国”。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
    A . 以德治国思想的新发展 B . “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C . 文化认同已进至新境界 D . 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 7. (2019高二下·福建月考) 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    )
    A .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 B . 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 C . 使我国学校教育开始普及 D . 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
  • 8. (2023·山东模拟)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据此推断,两人都认为(   )
    A . 要以义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 应以儒家道德教化为本 C . 必须实现仁政与王道的统一 D . 需要恢复西周礼乐文明
  • 9. (2023·黄山一模) 下表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周文王

    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

    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雄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A . 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 B . 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C . 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 D . 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四、提升
  • 10. (2023·酒泉一诊) 孔子“重游”,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他反对“怀居”、“怀土”,将此心理和行为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志,并以“游”作为实现士人“求天下安定之道”理想的途径。孔子的这一思想(   )
    A . 折射出诸子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B . 体现出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 C . 受到了当时官僚政治的影响 D . 反映出人才需求增长导致了礼崩乐坏
  • 11. (2023·济南一模) 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老子曰:“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两人的主张都强调(   )
    A . 维护奴隶主统治 B . 健全礼与道的体系 C . 重视自身的修养 D . 恢复宗法分封体制
  • 12. (2021·湖南模拟) 关于“六艺”中的“射”,《论语》有这样的记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由此可见,孔子认为(   )
    A . 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 礼乐制度推动了文化认同 C . 提高道德修养有多种途径 D . 体育活动有助于修身养性
  • 13. (2021·河南模拟) 春秋时有人询问子贡,孔子的门生为什么那么庞杂。子贡曰:“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这反映出孔子(   )
    A . 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B .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C . 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D . 践行平等教育理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