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6·邗江模拟)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聚沙成塔 B . 百炼成钢 C . 滴水成冰 D . 铁杵成针
  • 2.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纸张要双面使用 B . 随手关闭水龙头 C . 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 D . 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
  •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添加酒精 B . 加热胆矾固体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滴加液体
  • 4. (2018·端州模拟) 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元素符号是Ga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 . 属于金属元素 D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1
  • 5. 石蕊中含有石蕊精(化学式为C7H7O4N)。下列有关石蕊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C7H7O4N由19个原子构成 B . C7H7O4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1 C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14
  • 6. (2017·锦州模拟) 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
    A . NaOH B . Na2O C . NaH D . Na4(OH)4
  • 7.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办法,均可以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 a溶液 B . b溶液 C . c溶液 D . a、b溶液
  • 8.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30℃时,A,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 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 9. 下列相关现象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是国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是因为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 . 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 10.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不同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温度下,往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固体 B . 电解水 C . 将厚薄、形状和体积相同的两种过量金属,同时分别放入10%的50mL 盐酸中 D . 将硝酸铵固体放入水中,搅拌
  • 11. 生活离不开化学,应用所学知识选出表中碱性最强的物质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肥皂水

    漂白液

    柠檬汁

    玉米粥

    pH

    10

    12

    3.5

    6.8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2. (2018·巴中) 铝和铁是两种常见的活泼金属,生活中铝制品不易被腐蚀,原因是其表面生成致密的Al2O3薄膜,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价。铁制品易生锈,防止铁生锈很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13. 化学能的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变化,这就是化学能。化学能可转化为等为人类所利用。物质燃烧将能转化为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常用的电池有等。
  • 14.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
    1. (1) 蛟龙”号身披能抗超高压的钛合金“龙甲”。钛合金属于材料,它的硬度(填“小于”或“大于”)金属钛的硬度;
    2. (2) 下潜时,载人舱里的气体与外界空气相同,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 (3) 深海潜航中可观察海底的“热液”与“冷泉”现象。前者是海水渗入地下,被熔岩加热后重返海底的活动。该海水中的丰富矿物地重返地表时遭遇冷水后沉积,沉积的主要原因是:。后者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海底天然气的溢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该微观模拟图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根据图中信息,从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答一条即可)。
    3. (3) 根据图中信息,从宏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答一条即可)。
  • 16. 中国诗词大会 的热播激发了中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诗词中也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白露”结为“霜”的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气袭人”的原因是
    3.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填序号)
      A . 潮汐能 B . 石油 C . 风能 D . 煤炭
    4. (4)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描绘的是炼铜的场景,以木炭和氧化铜为原料炼铜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17. 某含铁和炭的黑色粉末,为测定其中铁粉的质量分数,进行以下实验:称量10.0g样品放入50.0g的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100g(如图一)立即开始记录读数(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a的仪器名称是。10.0g样品转移到锥形瓶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②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mol。

    ③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列式计算)

    ④根据锥形瓶中的反应绘制的图像正确的是

三、综合题
  • 18. A~E为化合物,均含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其中A为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略去)。请回答: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D→E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为初中常用的测定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2. (2) 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剩余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3. (3)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该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
  • 20.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 ,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 (1)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 ,可能有 和CO。
    2. (2)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

      观察到A中,证明混合气体含有

    3. (3) 根据装置A的作用和C的位置,推测C的作用是
    4. (4) 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 色,证明混合气体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交流讨论)

      小明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6. (6) 小张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