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三课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皇权强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更新时间:2020-02-20 浏览次数:1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 1. 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
    A . 恢复明朝内阁 B .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C . 军机处设立 D . 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
  • 3.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4.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该诗直接说明了( )
    A .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 .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 .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5.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 唐代 B . 宋代 C . 元代 D . 明代
  • 6.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
    A . 唐朝设政事堂 B . 元朝设中书省 C . 明朝废除丞相制 D . 清朝设军机处
  • 7. 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
    A . 司母戊鼎 B . 大雁塔 C . 锦衣卫印 D . 甲骨文
  • 8.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 . 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 . 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 . 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
  • 9. (2017八下·常山月考)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10. 《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 .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二、简答题。
三、材料分析
  • 13. (2017八下·杭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 (1) 材料所述事件,应发生在哪个朝代?

    2. (2) 材料中的“帝”指谁?“六部"指哪六部?

    3. (3) 材料反映了该朝官制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真正成为)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1. (1) 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 (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四、 论述题。
  • 15. 材料一: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处》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待(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完成:

    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